解构外贸企业经营模式 坏账扼住外贸企业发展喉咙
2006/8/5 22:19:47  摘自《国际商报》2006/06/20    浏览3092次

 与进出口公司的管理层朋友打交道,你总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拖欠货款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有关人士说,由于企业一般不愿公开海外应收账款金额,而官方统计的只是国有企业的数字,近几年部分公司又陆续改为股份制,因此中国企业外贸进出口方面的坏账实际数字可能要比外界了解的大得多。
  坏账额度惊人
  “其实,中国企业逾期未收回的海外应收账款究竟有多少,到目前为止并无一个权威的官方统计公布出来。”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说,“一些文章提到这个数据时也各不相同,有高有低,这些都是估算。”“当时,这些不良资产是从中国银行剥离出来的。众所周知,中国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内地的外经贸企业。其中,大额的不良资产都集中在外经贸企业,一家企业几千万的很多,一家几亿甚至十几亿的也并不少见。”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则提供了一个估算的数据:“我国目前约有海外应收账款10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会新增150亿美元左右。”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其坏账率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0.25%至0.5%,有的企业甚至高达30%以上。而且我国企业的海外欠款时间较长,目前拖欠3年以上的占10%,1年至3年的占30%,半年至1年的占25%,半年以内的占35%。另据美国商法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到57.8%;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由此可以估算,中国现有海外欠款可能的资金流失率有多高。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出乎人们的意料,在实际业务中,拖欠中国企业款项比例偏高的却是美国、韩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但并不能就此简单地认为,我国的外贸公司在和发达国家做生意时总是碰到拖欠账款的骗子。据介绍,美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只有45天,而中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125天;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发达国家信用环境好于中国。因此,问题主要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专家指出,造成坏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对信用管理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管理工具。有关统计表明,中国的外贸企业只有11%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其中93%是外资企业。而国内出口企业真正因为销售问题(即产品质量或违约)和收款问题(即买方无力偿还或破产)而形成的坏账比例,大约只有2.5%左右。企业由于缺乏信用手段因而对客户信用情况调查很少,或者调查不实,隐患随时存在。例如邓白氏信息咨询调查发现,我国出口企业的相当一部分坏账,发生在国外的3至5人的“超小公司”中。这些“超小公司”往往在一幢写字楼里,租用公共商务中心,聘用公共秘书,“这类公司的风险性极大”。如果加强资信调查和风险管理,这类风险本来可以避免。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韩家平说,“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的淡漠、手段的缺失和能力的不足是国内企业出口欠账期长、坏账比例高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因违法犯罪造成的海外欠账,即出口企业的内部人员为侵吞资产,通过内外勾结把应收账款做成呆账。梅新育指出,在最近几年的国企改革中,有的人通过呆账、低价亏损出口的方法,把企业资产非法转移到海外,成为个人的财产。还有人通过这种方式把本来的好企业作亏、作垮,然后再用转移到海外资产中的小部分把原来企业买下,试图把违法犯罪的痕迹抹掉。
  “3+1”的信用管理良方
  商务部力推的“3+1”信用管理模式是解决坏账的良方。“3”是指企业内部应建立3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
  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风险;债权保障机制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则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
  “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韩家平提供一些数据证明这个模式的效力:“通过对24家初步建立‘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管理后的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上升13%;坏账率平均下降3.6个百分点;销售未清账期(DSO)平均缩短37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21%。同时,客户信用数据完整,客户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考试中心 ©2005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1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200092) 电话:021-55092022 传真: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8号 Email:2435973370@qq.com  2435973370@qq.com 咨询时间(8:30-17:00)
上海森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