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2006年的前景
2005/11/14 13:03:28      浏览3629次

 一、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态势良好
  总体来看,进入2005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虽然存在石油价格飙升、全球经济失衡、房地产市场泡沫积聚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但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没有发生大的逆转。中国经济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仍然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在较为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继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达10245.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4亿美元,增长16%;累计贸易顺差683.3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
  (一)、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口增速大幅回落,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前三季度,除9月份外,出口月度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1月份的增幅曾高达42.1%。在进口方面,主要由于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遏制了国内投资过热的势头,从而使进口需求下降,除1月份外,进口增幅大体保持在13%左右水平,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但9月份进口增速开始回升,增幅达23.5%,为前三季度最高。贸易顺差大幅增加,累计达683.38亿美元。
  (二)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加工贸易增长平稳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2310.50亿美元,同比增长33.9%,较进出口整体增速高2.6个百分点;进口2057.37亿美元,增长10.6%,低于进口整体增速5.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939.2亿美元,增长28.5%,较出口整体增速低2.8个百分点;进口1954.43亿美元,增长22.9%,高于进口整体增速6.9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继续成为带动对外贸易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要素
  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2896.8亿美元,增长26.2%;其中,出口1500.4亿美元,增长32.9%,其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7.5%;进口1396.4亿美元,增长19.8%。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5475.3亿美元,增长22.6%;其中出口2989.8亿美元,增长32.9%,其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为54.7%;进口2485.5亿美元,增长12.1%。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高达82.2%
  (四)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乏力。
  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5902.08亿美元,增长24.9%,其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57.6%;其中,出口3131.67亿美元,增长32.4%;进口2770.41亿美元,增长17.4%。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6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41.9%,高出进出口整体增幅18.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71.20亿美元,增长53.4%;进口552.91亿美元,增长23.9%,国有企业进口总额2717.91亿美元,增长12.7%,低于进出口整体增幅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60.45亿美元,增长14.9%;进口1457.46亿美元,增长10.9%。有一点应指出,国有企业目前是上述三类企业中唯一有进出口贸易逆差的企业。
  (五)主要商品出品增长较快,进口商品额升降不一
  前三季度,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如纺织品、食糖、农产品及钢材、原油、成品油等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在贸易磨擦频发的情况下,纺织品出口仍达8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较去年同期多出口159.1亿美元。在农产品中,玉米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幅分别高达280.7%和244.1%。食糖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幅分别高达494.2%和487.1%。钢材出口数量1580万吨,同比增长83%,出口金额10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2%。原油出口547万吨。出口额17.2亿美元,分别增长27.1%和71.9%,成品油出口1155万吨,出口额51.1亿美元,分别增长38.2%和85.2%。特别应指出的是,我国今年出口的大宗资源性产品和原料性产品如原油、成品油及钢材等,都出现了出口额增幅大大高于出口量增幅的良好发展势头,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在进口商品中,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大宗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及大豆等。原油进口9396万吨,进口额34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44.7%。铁矿砂进口1.99亿吨,进口额134.4亿美元,分别境长31.7%和42.8%。废钢进口360.3万吨,进口额24.0亿美元,分别增长30.4%和45.5%。废铝进口122.9万吨,进口额10.0亿美元,分别增长63.9%和50.1%。大豆进口1953万吨,进口额58.4亿美元,分别增长39.9%和12.7%。
  (六)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长保持强劲势头,进口增速减缓
  前三季度,欧盟继续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双方贸易总额为1577.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1034.02亿美元,增长37.2%;进口543.84亿美元,增幅仅为3.4%。中美双边贸易总额1535.42亿美元,增长25.6%;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1173.53亿美元,增长32.6%;进口 361.88亿美元,增长7.3%。中日双边贸易总额1345.52亿美元,增长10.5%;其中,我国对日本出口617.68亿美元,增长18.8%;进口727.84亿美元,增长4.3%。
  美国、香港、欧盟成为我国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顺差分别达811.65亿美元、764.14亿美元和490.18亿美元。台湾、韩国、东盟、日本成为我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逆差额分别为410.55亿美元、301.09亿美元、135.18亿美元和110.16亿美元。我国对俄罗斯、加拿大、荷兰、德国、泰国、印尼、越南等国的出口增幅达40%以上,其中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率高达55.1%。
  二、2005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动力要素是多方面的。
  (一)世界经济贸易已走出低谷,再次步入较快增长阶段。200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3.25%,虽较2004年同期的4.1%有所下降,但仍属于平稳的上升周期,预计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4.3%。预计世界贸易量的全年增幅将达7%左右。此外,世界经济的较强增长和全球股市的普遍回升,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再度趋于活跃,跨国公司新一轮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进程有所加快。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扩张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较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国民经济继续快速成长,1-9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9.5%。特别是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遏制,为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内需不足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市场对企业的“出口挤压效应”继续强化,促使各类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三)出口退税机制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调动了各地区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今年以来,中央审时度势,针对地方政府负担部分超基数出口退税的财政负担相对较重的问题,适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退税负担分成比例,有效缓解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扩大出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虽然2005年以来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略有下降,但前些年外商投资高速增长所形成的强大出口能力,继续在出口贸易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进口增速大幅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宏观调控抑制了过热的投资需求,从而使进口需求减少。在我国的进口结构中,90%左右是生产性资料,即先进技术。设备和能源、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性产品。因此,国内投资增速减低必然使进口需求相应下降。随着近来国内投资需求回升,进口增速从9月份开始已经出现回升势头。
  根据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判断,预计全年对外贸易总额将达到或略超过14000亿美元,增长速度将超过20%。其中,出口禹达7500亿美元左右,增长26%;进口6600亿美元左右,增长18%左右;进出口顺差900亿美元左右,创历史新高。
  三、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总体来看,2006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仍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较为有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谨慎应对。
  从有利因素看:
  (一)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2005年的发展态势,其增长率预计达4.3%,与2005年基本持平。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将有所提高,预计由2005年的7%增至7.4%。美、欧、日三大经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虽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看都处于经发展的上升周期。亚洲、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保持较好的势头。世界经济贸易的稳定增长,将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较为坚实的发展空间。
  (二)2006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开局的好坏,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从体制上、政策上和经济运行环境上对经济工作全力以赴,从而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再则,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瓶颈”得到缓解,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稳固,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将有所提高。
  (三)国际资本流动回升势头明显,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趋势将继续保持,特别是跨国公司推动的新一轮全球服务业外包浪潮方兴未艾,将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
  不利因素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政治、军事形势相互交织、联系愈趋紧密。任何突发的恐怖活动或局部性军事冲突,都有可能对世界经济形势产生重大的影响。油价居高不下一方面加重了各国经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经济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则由许多国家的资本市场出现愈益明显的与其实际经济运行相脱离的现象,而变得基础越来越不稳定。国际金融风险的可预见性变差,可抵御性减弱。此外,美国的“双赤字”、欧盟主要经济体财政失衡、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等,也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二)我国已进入贸易磨擦的高发期,应付任务繁重、艰巨。目前来看,不仅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等案例居高不下,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频繁发起贸易争端和磨擦。虽然今年我国与欧盟在纺织品问题上初步达成协议,但磨擦的根源并未彻底化解。我国与美国的纺织品谈判仍在继续,可以预期,即使双方暂时达成协议,今后双方的争执或磨擦仍将延续。新型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并且将继续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造成严重障碍。
  (三)由于能源、基础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缓解,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呈上升态势,将加大企业的出口成本,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减弱。出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需要而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或开征出口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总量的增长。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投资带动贸易效应。最后基数越高增速相应递减的规律可能开始显现。
  综合以上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初步预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将有所和缓,增幅将为18%左右。
  四、当前对外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原油价格较上年平均上涨近40%,极大地增加了国内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压力,致使国内物价水平显著上升。此外,高油价促使我国进口付汇大幅增加,降低对外贸易的整体经济效益。随着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步上升,必须密切关注近期和中长期世界油价的走势,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
  (二)虽然2005年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和一体化开始实施,但我国却遭受美欧在纺织品进口方面的“特保”及重新设限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障碍。目前,中欧在纺织品贸易方面已初步达成协议,中美间的谈判仍在继续进行,其结果尚难准确预料。美欧在纺织品问题上的保护主义措施,也已对我国的纺织品企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对此应予以高度关注。
  (三)今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参考一揽子货币为基准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小幅上浮。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我国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变化形势做出的自主决策,从整体上有利于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提高企业的出口效益。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势必影响企业的出口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应密切观测。
  (四)主要受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致使国内对生产资料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导致我国的贸易顺差增加远远超出预期。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一方面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产生扭曲,另一方面在客观将增加国际上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和加大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向。因此,加强对进口贸易发展的监测和宏观调控,是近期内我国外贸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考试中心 ©2005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1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200092) 电话:021-55092022 传真: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8号 Email:2435973370@qq.com  2435973370@qq.com 咨询时间(8:30-17:00)
上海森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