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口岸经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
2022/3/14 15:15:49  中国贸易报    浏览328次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实现的每一步跨越,都被人们所关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见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字眼: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而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是每年两会的焦点。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而与此同时,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变动为我国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发挥好口岸联结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重要纽带的作用,强化开放窗口、枢纽节点、门户联通功能。”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表示,在深港合作方面,深圳提出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香港提出重点发展北部地区,双方若能实现一体化开发建设,必将尽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还可率先实现社会生活交融、民心相通的场景,成为深港两地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源点,最终实现“深中有港、港中有深”的融合发展态势。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日益显现,“一小时生活圈”目标也触手可及。现在深圳靠口岸地区已经建设得很好,但香港靠口岸地区仍然需要发展,“‘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已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抓手,被列入广东省、深圳市的‘十四五’规划,香港也提出重点发展北部地区,这让深港口岸经济带作为深港合作的重大平台,有望成为港版‘前海’,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两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将目光不约而同地对准了深港口岸地区的发展。在他们看来,推进深港口岸地区建设,有利于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双循环”的重要链接地,也有利于促进深港合作提速增效。

  洪为民说,根据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过去 5 年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提及和建议最多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合作的十大领域或产业包括金融、医疗、教育、物流交通、免税购物、创新科技、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业,另外,深圳和香港能够成功上市的前十大产业分别为电子组件、电子信息、房地产、工程 建设、专用设备、医疗、输送电器、家用电器及用品、软件服务、交通运输物流。为此,他建议“深港口岸经济带”香港区域发展物流、跨境金融、大健康产业、生物科技、创新科技、教育培训、跨境电商、精密仪器制造、零售业、食品加工和高端制造业。

  洪为民说:“这些产业预计能增加数万个到数十万个不等的就业职位,每年为香港GDP带来 1%或以上的增长。这不但为香港大有裨益,也能为深圳产业发展、提升深圳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及推动深圳更加国际化等方面带来更多机遇。”

  为了促进深港口岸地区的产业发展,一些“硬联通”和“软联通”的问题亟待解决。

  从“硬联通”的角度来看,需要加快实施罗湖口岸片区等深港交界区的重建工作。罗湖与香港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被誉为深港连接的“情感码头”,向来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区域以及港人来深消费生活、投资兴业的首选地。罗湖口岸不仅是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第一口岸,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但是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启用于1986年,设施日趋老旧,通关体验不佳,亟待重建。

  “香港提出在北部规划建设总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居住人口达250万,就业人口约65万。这意味着深港跨境互动会更加频繁,通勤和交通需求将大幅增加。预计罗湖口岸未来日均通关量超过43万人次,每年将约有1.6亿人次经过罗湖口岸,现状无法满足未来深港两地融合发展的需求。”霍震寰表示,除了通勤需求之外,推动罗湖口岸重建还源于深港规则衔接的迫切需要,在深港口岸地区探索新政策,将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流动。

  为此,霍震寰建议进一步改善通关体验,提升通关效率,探索“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或“单边验放”等便利的通关模式,促进深港两地紧密互动,进一步提升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能力。

  而在洪为民看来,解决“软联通”问题需要从更高层面来设计、推动。他希望成立“深港口岸经济带管理委员会”,由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相关部门和香港特区政府等机构派出官员共同参与运作,也可吸收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工作。

  “该委员会应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的常设机构,可通过参照欧盟委员会模式来运作,根据不同的地域、领域、产业设置专项小组,协调解决问题。”洪为民表示,这样就便于推进内地、香港两地在“深港口岸经济带”进行监管制度互认、跨境就业、数据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先行先试,通过大量的容错试验和经验推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与对外开放。



   
 
 
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考试中心 ©2005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1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200092) 电话:021-55092022 传真: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8号 Email:2435973370@qq.com  2435973370@qq.com 咨询时间(8:30-17:00)
上海森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