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长仍然疲弱 形势仍然严峻-------外贸企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2012/12/24 10:57:40  中国远洋航务杂志2012年第12期  姚大伟  浏览2729次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复苏势头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冲击。针对外贸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继续趋于下行,今后几个月的外需可能比上半年更为疲软,外贸形势仍然严峻。
  针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有关部门近期积极行动,分别出台了落实措施。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二)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增加对符合条件出口企业的贷款。(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特别注意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扩大短期险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认真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在保障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适用范围放宽至部分B类企业。进一步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免收2012年四季度所有法定检验检疫物出入境检验检疫费,2013年起执行降低后的检验检疫收费标准。(五)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我出口企业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进口贸易救济,保护国内产业安全。鼓励企业用好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已生效的自贸协定。(六)积极扩大进口,重点增加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贸易平衡。(七)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支持企业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八)优化外贸国内区域布局,扩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推动边境省区发展对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对外贸形势的监测研判,及时做好对企业的服务。作为中国以“稳增长”为核心的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一个步骤,稳定外贸增长对一些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此前,中国相继在投资、金融、财政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
  应该看到,全球经济很可能长期低迷,复苏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今后一段时间,外贸发展环境难有明显改善,诸多负面因素叠加,将给外贸带来更大挑战。
  同时,中国外贸发展也有不少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传统优势并未根本削弱,新的优势正在逐步确立,而且外部压力客观上也倒逼企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提升内生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占全球出口近3/4的30个国家(地区)出口增长3.2%,低于中国6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出口产品仍具有较强竞争力。
  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工业生产、商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均比8月有所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4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达49.8,接近50的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00的荣枯线以上,达100.8。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通关效率,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等。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实到位,将强化前期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提振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推动外贸增长企稳趋升。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强调,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具体办法和工作方案,同时要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服务。
  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光有政策还是远远不够的,外贸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这样才能在蛋糕有限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当前‘内挤外压’的经济环境加剧了企业转型‘阵痛’,更进一步凸显外贸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外贸企业需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彻底摆脱传统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优化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破解融资、用工和科技创新等难题,努力做好外贸行业转型的“助推器”和“导航仪”。
  受国际市场波动、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等因素双重挤压,中国外贸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生存困境。相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贸企业正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结合前一段时间对一些外贸企业的调研,有四类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强: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拥有较多研发人员和技术专利的外贸企业;减少贸易中间环节、主动到欧美国家设立销售中心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到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主动设立厂房,充分运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企业以及不断创新商业销售模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的企业。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出口企业主要面临订单不足、成交价格下滑、利润率下降、货款回收期延长、外贸经营风险增加等困难,但许多企业面对困难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苦练内功强体魄, 采取多种措施尽力保住生产能力,使企业在危机过后能够再显其竞争力。 企业于困境中生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双重挤压,外贸企业始终不能放弃苦练内功、应对市场挑战的步伐。
  一、注重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一些企业增加在科技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加大开发产品的力度,不断推出贴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借此整合生产管理体系。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状况,促使企业家们静下心来,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出发,重视企业内部管理的升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以往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商机充沛,企业生存逢源,使得企业注重于接单生产,而相对忽视内部管理,导致因内部管理不善所积累的诸多问题,反过来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企业家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努力提升管理模式,狠练内功,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提升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组织的核心资源,企业间竞争的最终落脚点也在于人才。当前,企业一方面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锻炼团队能力,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以求厚积薄发;另一方面广纳贤才,将优秀的人力资源聚集起来,增加人才储备。
  四、既关注大单也不忽略小单
  大单客户实力雄厚,外贸企业做大单生意的营销单位成本和收款风险相对较低。但目前,许多外贸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营,不得不接下那些规模小、利润低、货款回收期长的外贸订单,以留住客户、保住市场份额,确保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能够生存下来。
  五、以国际认证应对技术壁垒
  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不少国家对从中国生产的产品提高了技术壁垒,而通过获得国际认证证书是应对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随着外贸企业受到来自外部需求不足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外贸企业若想真正脱困,必须加快在研发、商业模式、品牌建设以及减少贸易中间环节方面寻求突破。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兼职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思博学院副校长 姚大伟教授

   
 
 
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考试中心 ©2005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1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200092) 电话:021-55092022 传真: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8号 Email:2435973370@qq.com  2435973370@qq.com 咨询时间(8:30-17:00)
上海森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