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8/9/12 11:58:28    龚雄军  浏览2796次

  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旨在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2007年达沃斯论坛和2008年“八国峰会”都将气候变化及其应对作为主题。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
  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趋势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和能源结构能耗低效率高,更具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条件。欧盟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提出3个20%的目标: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20%,再生能源比重提高20%;美国出台《新能源法》,加快可再生生物能开发,《气候安全法案》将在全美引入“限排交易体系”;日本承诺到2050年减排60%~80%,建立核证减排量交易市场。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已制定有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和计划。世界经济走向低碳化已是大势所趋。
  低碳经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英国《斯特恩报告》预测,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市值将达每年5000亿美元。发展低碳经济将创造大量市场机会。一是低碳产品、服务和技术。目前全球低碳产业开发投资已达13万亿美元。联合国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2012年可达到4500亿美元,2020年6000亿美元;二是节能产业。未来5年,美国政府节能投资超过70亿美元。过去10年杜邦公司通过节能减排使产能提高30%,能耗降低7%,温室气体减排72%,节省成本20亿美元以上;三是预防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2000年以来,中国气象灾害损失每年高达2000亿~3000亿元,预防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四是清洁发展机制(CDM)带来互利双赢机会。通过CDM,发展中国家可获得资金和清洁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可获得低成本的碳排放权。
  西方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调整美欧日汽车产业竞相开发“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动力车。丰田推出8款油电混合动力车,通用计划4年内推出16款混合动力车,欧盟积极支持发展氢能动力车。美欧能源产业也在加大对低碳能源及技术的开发,提高核能、风能、太阳能、可再生生物能、清洁煤等替代能源的开发比重,积极研发碳捕获及埋存技术。BP公司计划未来10年投资80亿美元建立风力、太阳能板和氢能发电厂,转型成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公司。
  低碳经济是未来国家和企业竞争力之所在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减排计划,建立碳权交易市场,推出“低碳”技术和产品标准,争夺全球涉碳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一些跨国公司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创造先行优势。如西门子公司在环境和气候领域已坐拥3万项专利,发展中国家实行节能减排必须向其购买这些专利技术和产品。日本早已实施产业技术升级战略,成为21世纪领先的环保国家。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对低碳经济及其规则重视不够,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可能处于弱势,有继续被边缘化的风险。
  世界经济“低碳化”
  与全球化相互影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性的,因此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要依靠经济、知识、技术和治理的全球化。
  《京都议定书》排放权交易体系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排放贸易(ET)、联合履约(JI)、清洁发展机制(CDM)3种灵活减排机制,构成了《京都议定书》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将通过世界经济贸易大循环的传递作用,给尚未承担减限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影响。
  一是催生国际排放贸易。据测算,日本减少1吨CO2排放的成本为234美元,美国为153美元,欧洲为198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仅几美元至几十美元。减排成本的巨大差异使碳交易发展迅猛。2007年,全球碳交易额达640亿美元,交易量达29.8亿吨CO2当量,预计2030年碳排放交易可达600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品种。
  二是促进国际技术贸易。发达国家减排成本比发展中国家高5倍~20倍,使前者愿意向后者转移资金、技术。CDM就是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资金的一个双赢机制。中国是目前全球CDM市场的主要供给方,每年可提供的减排信用占40%以上,CDM有力促进低碳技术向中国转让。
  三是“碳金融”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由于各国减排边际成本差异巨大,国际资本将流入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许多旨在帮助减排的碳基金应运而生。截至2007年11月,全球共有“碳基金”58只,规模超过70亿欧元。伦敦、纽约交易市场推出碳排放权证券化的衍生金融工具。欧洲气候交易所推出与核证减排量挂钩的期货和期权产品。
  国家碳税和国际碳关税
  带来不同贸易效应温室气体减排工具,包括排放税(能源税、碳税)、排放权交易等。其中,征收碳税是最具市场效率的经济措施,受到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推崇。
  国家碳税可能降低征税国的贸易竞争力国家碳税,即在国际协议框架下,各国制订相应的碳税制度实现国内减排目标。目前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以及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等发达国家已征收国家碳税。国家碳税制度会给征税对象产生额外负担,如果没有减缓或补偿措施,国家碳税将对能源密集型部门产生不利影响,使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降低甚至丧失。
  国际碳关税将改变现有国际贸易格局首先是贸易结构效应,即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使低碳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上升;其次是贸易优势效应,实施碳关税使气候成本内部化,将改变某些国家的比较优势,甚至使比较优势逆转,从而改变目前的国际贸易格局;第三是贸易歧视效应,国际碳税并不违背WTO的非歧视原则,但因各国减排能力不同,实际上隐含歧视性。目前国际碳关税尚无先例,但美国和加拿大拟对自中国等国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据估算,如每吨CO2征收45美元碳关税,美国每年可从中国进口货物中获得550亿美元碳关税收入。欧盟从2011年开始,拟对未采取减排措施的盟外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碳关税,相当数量商品的成本将增加10%左右。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将损害现有的全球贸易体制。
  征收碳关税构成贸易投资技术壁垒如欧美征收碳关税,一方面,欧美将减少自减排较少国家的商品进口,反过来会限制欧美内部和其他减排较多国家企业生产对外转移,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欧美投资将面临更高的环境和技术要求。在目前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环保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发展对外投资将面临更多挑战。
  保护主义将披上“绿色”外衣国际碳关税将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利益的手段。发达国家将通过征收碳关税,迫使发展中国家接受量化减排。欧盟和日本在环保和节能技术和产业方面已拥有全球领先优势,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将带来巨额收益。欧盟服务行业每年仅靠出售碳配额就可获利500亿欧元以上。西方国家势必通过征收碳关税加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本,使其低碳技术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碳排放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新壁垒。一方面西方消费者对低碳产品有需求偏好。沃尔玛要求其供应商计算和公布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伦敦商品广告以低碳排放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谈判中已出现环保条款,如欧盟推行全球能效协议,可能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西方国家提出国际航海、航空强制减排倡议,美欧航空业联合推出“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将使全球航运、航空企业面临与欧美企业同等的减排要求,削弱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力。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发展中国家高能耗高排放低能效的产品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些产品、服务出口势必越来越频繁地遭遇绿色壁垒,并由此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考试中心 ©2005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1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200092) 电话:021-55092022 传真: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8号 Email:2435973370@qq.com  2435973370@qq.com 咨询时间(8:30-17:00)
上海森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