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内外兼修”乃长久之道
2020/7/9 8:02:43      浏览439次

  南非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破万,新加坡新增病例数持续上升,中东多国疫情出现反弹……疫情在多国加剧或反弹使得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近3天均超过20万。这也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已然演变为一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拉锯战”,无法在短期内一决胜负。

  在此背景下,多国只能在疫情防控与重启经济之间艰难地走平衡木。疫情对需求端造成的冲击,在一国之内表现为消费受挫,在国际上则表现为贸易萎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此前发布的报告,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继续下挫到87.6,创下这一指数推出以来的新低。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至32%。

  如上预测绝非危言耸听。订单锐减、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疫情给各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已经清晰可见,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中国同样无法置身事外。然而,相较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市场相对狭窄的很多国家而言,中国具备市场广阔、内需潜力巨大等优势,为本国的外贸企业发展提供了另一条重要出路--出口产品转内销。

  实际上,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探索这条路径: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内外贸有效贯通”;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统筹内外贸发展”,并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缴税等作出相关部署;6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部署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6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层层部署,不断细化,最终落地,中国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施工图徐徐铺展开来。

  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关乎2亿人口就业,关乎“六稳”“六保”工作成效。

  作为外贸进出口的主体,外贸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确保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对稳就业、稳外贸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同时,保外贸企业也是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需要。由此可见,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让外贸企业“留得青山”,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之一。

  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有助于中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

  环顾全球,大国经济发展往往依靠国内市场。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经济深挖内需、增强定力已被提上日程。疫情之下,推动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有效对接国内国际标准,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可以为外贸企业打开发展新空间,也有助于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有助于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释放,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会释放贸易创造效应,促进国内消费升级。

  原本用于出口的产品涌入国内市场,是否会造成价格倾轧、恶性竞争?这要看国内市场是否已经饱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大,韧性强,远未触及增长的“天花板”。优质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对国内市场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而是与国际贸易一样,既有贸易转移,又有贸易创造。优质出口产品转内销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增加消费者选择,精准对接新型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当然,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并非易事,需要面对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授权难、账期长等问题,企业要大刀阔斧地开展设计、生产、销售模式的变革。

  《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之所以备受好评,正是因为决策层注意到了外贸企业转型面临的困难。推出的措施针对性强,无论是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还是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抑或是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在为外贸企业出硬招和实招,为其出口产品转内销创造便利、打通“梗阻”。

  相信外贸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内外兼修”不会是昙花一现的应急之策,假以时日将会成为促进内外贸有效贯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长久之道。



来源:国际商报
   
 
 
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考试中心 ©2005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1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200092) 电话:021-55092022 传真: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8号 Email:2435973370@qq.com  2435973370@qq.com 咨询时间(8:30-17:00)
上海森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